作家毕飞宇:不建议学生做职业作家,文学作为一项职业非常不易!
2019-01-08 10:19:52 来源 / 周到

近日,伴随飒爽金秋,上外附中迎来毕飞宇老师、许钧老师关于“阅读与成长”的主题对话活动。两位主讲人将分别从作家和翻译家的角度,结合自身的阅读经历,和同学老师们一起交流读什么书?怎么读书?阅读的启迪与力量,阅读与创作的关系等多个话题。

03-01.jpg

两位主讲人是多年的好友,在思想与兴趣方面能够相互融合,因此在两位老师在讲座中能互补观点,同时更像是一场老朋友的叙旧式的谈话。

作家毕飞宇教授首先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出发,讲述了大自然给予他的能力。毕教授从童年的经历出发,在20世纪60年代,他出生于农村,有了更多走进自然、亲近自然的机会,因此在身体的内部形成了对自然的不停地问候,认识到太阳、月亮、水是给予力量的源泉。

“阅读书,获得知识;阅读自然,获得感知能力。阅读与成长密不可分,阅读可以在课内、课外,但必须要贴近自然。”同时,毕教授指出一个好学生的基本特征是渴望知识,想办法获取知识,与人类思考能力密切相关的是三个句式:肯定、反问、疑问。

翻译家许钧教授指出了当前学生形成的固有思维观念,并指出亲近自然是扩展思维的重要方式。他指出上外附中的学生都能接触到英语、德语和法语,而每种语言的世界与维度完全不一样。同时,翻译家与作家的关系也是他津津乐道讨论的问题。他说翻译家是作家的领路人,读者是作家的主人。同时他还探究了“生活究竟是什么?”“如何让生活更加精彩?”等问题, 他说道与别人分享成功才能获得生活中的成功与精彩,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讲座下半场,两位教授与上外附中的学生进行了密切的交流与互动,学生们积极举手提问,两位老师也做了悉心的解答。有一名学生对毕飞宇老师阐述了自己心中的疑惑:“不知道我该不该做一名职业作家?”毕老师对此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不建议学生做职业作家,文学作为一项职业是非常不易的。在进行写作的过程中,作家的内心是苍凉的世界,一位作家的成长是需要心理承受力。当一位长者面对年轻人时,他最直接的愿望与想法是希望你幸福。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你可以文学它,但可以不用选择做一名职业写手。”

本次“阅读与成长”主题对话属于上外附中“名家论坛”系列讲座之一。同时,为了不断推动学校所提倡的“讲座课程化”,学校各部门多方联动,在主题对话前后还开展了一系列延展活动。

目的是让讲座不再停留于昙花一现的一场热闹,而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讲座内容,并切实地转化为对内心的智慧。首先,11月伊始,图书馆从此次讲座的具体内容出发,以图书漂流的形式,在学校一号楼一楼大厅图书漂流角上架与其人、其作品、其讲座主题相关的图书:《小说课》《虚拟》《平原》《推拿》《外交口译》《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等作品,希望学校师生读者可以借名家讲座活动的契机,拓展兴趣,培养阅读的良好习惯。

其次,学生活动中心和学生社团利用升旗仪式演讲和午课的机会向全校师生介绍主题对话的两位主讲人和他们的作品。在高中年级还开展了讲座走进课堂,名家名作走进课堂的教学实践,开展了关于毕飞宇小说的专题阅读课,学生们完成了高质量的读书笔记和读后感。

主题对话活动结束后,学校的几大文学类社团,青青草文学社、附中诗社、学记团还将就讲座相关内容展开专题社团活动。以“阅读与成长”主题对话为中心,通过前后关联的丰富活动,让学生们完成“阅读经典——对话名家——自我成长”的思想之旅。

活动还邀请了外校老师的参与,大家报名热情高涨,满怀期待。

毕飞宇、许钧“阅读与成长”主题对话的活动,响应了教育部关于“整本书阅读”的提倡,延续了学校开放而多元的学风,也推动了学校“讲座课程化”的实践。学校希望这样的活动模式也能对上海市基础阶段的阅读教育产生正面的示范作用。

两位主讲人背景:

03-02.jpg

毕飞宇,作家,南京大学教授。主要作品包括短篇小说《哺乳期的女人》《操场》,中篇小说《青衣》《玉米》以及长篇小说《平原》、《推拿》等。其中,《哺乳期的女人》获首届鲁迅文学奖,《玉米》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推拿》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后被改编成电影登上大银幕。

许钧,翻译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先后发表文学和翻译研究论文200余篇,翻译出版法国文学与社科名著30余部,作品多次获国家与省部级优秀成果奖,代表译著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邦斯舅舅》《追忆似水年华》(卷四)、《诉讼笔录》等。


来源:周到

作者:朱晓芳 张笑

编辑:杨青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