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圆梦 行胜于言
2019-04-16 09:17:23 作者 / 初三(3)班王俊凯、高一(6)班刘思琪

——上外附中院校合作第一期科创实践项目总结大会暨第二期启动仪式

410日下午,上外附中院校合作第一期科创实践项目总结大会暨第二期启动仪式如期举行。大会由高一(6)班的马鸣谦和高一(4)班的潘奕嘉同学主持。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亓洪兴研究员、孙丽崴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汪思佳研究员、章吟奇副研究员,学校校长助理黄桂兰老师、物理教研组组长钟立新老师、生物教研组组长沈耘老师出席会议,学校院校合作科创实践项目的第一期和第二期全体学员参加会议。

主持人小.jpg主持人:高一(6)班马鸣谦(右)高一(4)班潘奕嘉(左)

大会开始,课程发展中心严荣琴老师向全体与会嘉宾和学生们介绍了学校院校合作项目的开展概况。严老师表示,理想的教育应该能够满足学生从“启蒙、入门、奠基、进阶、专业化”整个全程都“走得通”。学校从2018年上半年开始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和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进行合作,分别成立科学实验基地和科学探究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由中科院研究员指导的的专业课题研究平台,让学生在感兴趣的专业领域研究学习能够走得通。其中,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的项目第一期共收入35名学生,共有12个不同课题方向供学生选择,学生还可以自己提出感兴趣的课题与研究员进行讨论、研究。生命科学研究院的项目则主要针对人工智能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第一批共收入30名学生,第一学期每周进行2课时的人工智能理论学习,第二学期同学们分组进行课题研究。2019年,学校又将有50位同学和29位同学分别入选上海技物所项目和生科院项目开展为期一年的学习和研究。严老师提出,院校合作的科创项目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钻研能力。最后,严老师用“知易行难,行胜于言”总结第一期的课题研究历程并勉励第二期学员。

严荣琴老师介绍2小.jpg严荣琴老师介绍院校合作项目开展情况概况

随后,参加第一期科创实践项目的学生代表,来自高一(2)班的马骋远同学和高一(1)班的黄彬芮同学分享了他们的课题研究经历。马骋远同学研究的课题有关直流电机的控制,他研究这个课题的主要原因是他对机器人感兴趣,有很大的动力完成这个课题。他鼓励同学们去寻找自己喜欢的课题进行研究,并表示,选题时要做到“适”和“切”。“适”就是要适合自己,是自己感兴趣,愿意研究的课题;而“切”则是之要注意物质、时间、智力资源方面的限制,不能研究一些非常高深,不适合中学生研究的课题。

马骋远.jpg马骋远同学分享课题研究历程

黄彬芮也交流了自己参与院校合作项目的心得。他表示,通过这一年的理论学习和课题探索,他对深度学习有了更多的探索和了解。他鼓励本次入选的同学们认真完成自己的项目,积累经验,为以后的学习工作做准备。

黄彬芮.jpg黄彬芮同学分享课题研究经历

接着,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院亓洪兴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中科院技物所的科研方向和科创实践站的带教模式。亓老师表示,在过去的3年里,技物所与上海市教委合作,共接纳了360名学生参与科创实践项目,通过这样的尝试,技物所已经有了一定的风格,懂得如何将“高精尖”的课题变得“接地气”,上外附中科学探究实践站培养方式也基本上采用了市教委科创实践站的形式。并提到“科研不是100%成功的,我们要通过不断的尝试、总结,在失败中培养钻研精神”。同时,亓老师表示,技物所正积极进行教师梯队建设,争取给同学们提供最高效、最一流的辅导。他还讲述了自己作为我校能和中科院技物所进行合作的幕后英雄的故事,博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亓洪兴.jpg上海中科院上海技物所亓洪兴研究员介绍上外附中科学探究实践站的课题项目实施情况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汪思佳老师和同学们分享了科创的意义和其重要性。他也阐释了生科院选择“人工智能在生物医学领域上的应用”的原因:在人工智能技术火热的今天,人工智能越来越多地在医疗诊断、数据拟合上得以应用,有着非常乐观的发展前景。他还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科研,要有科研的毅力。

汪思佳.jpg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汪思佳博士分享人工智能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实验室的情况

两位研究员在讲话最后分别宣读了第一届科创实践项目的优秀学员,并邀请嘉宾们为获得优秀的同学进行颁奖。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丰厚的收获,也大大激励了参与第二期科创实践项目的同学。

技物所项目优秀学员.jpg中科院上海技物所上外附中科学探究实践基地第一期优秀学员

生科院项目优秀学员.jpg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科学实验基地的第一期优秀学员

最后,黄桂兰老师宣布第二期科创实践项目正式启动。她首先感谢了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对我校项目的支持。她表示,自己见证了同学们在一年的学习中获得的成长,同学们的积极参与反映了他们在科学领域的兴趣。我校学子的外语优势,能够帮助同学们阅读世界前沿研究成果的英语文献。同时她指出,未来发展更需要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人才,她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参与课题研究,自主钻研,从而培养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使上外附中不仅仅是培养“外语外交人才”的摇篮,也能成为培养更多像优秀校友汪思佳博士一样科学家的摇篮。

黄桂兰老师.jpg校长助理黄桂兰老师宣布院校合作项目第二期启动并讲话

院校合作的项目才刚刚起步,学校试图通过这样的方式给同学们打开一扇窗,让同学们去接触不同的科学领域,让喜欢科学的同学发现自己,也有机会再发展自己。在探索的过程中学校始终以不断满足betway必威官网app 的多元需求为出发点,致力于圆同学们的科创之梦。

 

撰稿:初三(3)班王俊凯

高一(6)班刘思琪

审稿:课程发展中心

摄影:蔡凌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