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杨向东教授受聘我校课程委员会专家并作首场学术讲座
2019-04-24 16:41:09 作者 / 严荣琴

——《基于核心素养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2019年4月23日,应学校的邀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心理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杨向东教授受聘成为我校课程委员会专家顾问,并带来首场题为《基于核心素养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学术讲座。

颁发聘书9调整2(网页).jpg上外附中校长束定芳为华东师范大学杨向东教授颁发课程委员会专家顾问聘书

讲座伊始,杨教授用四句话概括近年来国家课程改革的主要思想理念:核心素养是育人目标;真实情境是活动载体;领域知识技能是必要基础;学习方式变革是实现途径。他启发教师需要对学科本质观和育人价值进行反思和实践,对基础教育改革总体理念和目标要进行深刻理解。

杨向东讲座(网页).jpg杨向东教授作《基于核心素养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讲座

接下来杨教授紧紧围绕这四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释。为什么国家要提出核心素养?他指出:一是信息时代和创新经济的新要求,是信息时代对个人发展提出的挑战。未来工作要求个体适应充斥高技术的工作环境,能够解决不良结构的问题,以团队方式开展创新型工作。二是社会变化加速,需要人们能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21世纪初,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欧盟、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际组织和世界主要国家都相继提出核心素养模型,其中OECD提出的“核心素养”的内涵得到普遍的认同,即“素养不只是知识与技能,它是在特定情境中,通过利用和调动心理社会资源(包括技能和态度)、以满足复杂需要的能力。是个体在解决复杂现实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同时杨教授用深入浅出的语言旁征博引、学贯中西地分析了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讲座会场1(网页).jpg杨向东教授讲座会场

在谈及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时,杨教授不仅有高屋建瓴的学科视野,更有深入学科课堂的细微洞察,杨教授从跨学科核心素养分析到学科核心素养,并从地理、语文、科学三个学科的角度,为我们展示了在学科素养方面的建构与尝试,从教学实际角度指导我们怎样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杨教授强调,核心素养所指向的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教师教学模式的转变,以及教学与考试评价方式的转变。

在讲座最后杨教授分享给教师教学的几点启示:为更好地落实核心素养,教师需要超越课例设计,开发促进核心素养发展的单元案例;创设整合性的、真实的现实情境或主题;强调任务或问题驱动的深度学习过程。在专家交流互动环节,我校教师也纷纷表达了在落实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和新编教材内容设计与理念产生的出入,以及学习方式与课时和考试评价的矛盾等等困难和疑惑。杨教授从目前国家层面的研究进程、学生的认知特点和今后探索方向进行一一答复。

作为英语教材编写组的专家,束定芳校长也谈到学科核心素养是对教师思考学科教学本质以及开展教学设计的一个引导,通过类似于学校模联社团的主题式项目活动,学生在思考讨论各种议题时需要融合历史、政治、地理、外语等跨学科知识和学科素养,并充分利用外语语言优势进行沟通交流,这种项目式活动就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核心素养的活动载体。

束定芳交流(修改3)(网页).jpg束定芳校长交流英语学科如何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杨教授两个小时的学术讲座信息量大、理论深,课程委员会委员们的思维也在不断地冲击、碰撞和交流中受到很大启发,逐渐明晰了学校课程改革探索的前行方向。


撰稿:严荣琴

审稿:黄桂兰

摄影:蔡凌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