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周彬教授做客“学校未来课程建设”研讨沙龙
2019-07-03 11:20:12 作者 / 课程发展中心

 周彬教授做客“学校未来课程建设”研讨沙龙

当前,学校高三课程改革正在深入推进,多语种课程不断增设,分层走班和七年一贯的学科建设都在积极酝酿筹划。学校课程建设的顶层如何设计?课程改革继续往哪里走?现行的课程框架是否符合学校未来的发展?在改革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疑问与反思。6月25日上午,学校课程委员会在一号楼模联教室举行“学校未来课程建设”研讨沙龙,针对学校未来课程如何建设展开头脑风暴。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周彬受邀做客沙龙,畅谈学校课改核心问题。

 

沙龙开始,束定芳校长代表学校对周彬教授接受邀请成为学校课程委员会的专家顾问表示衷心的感谢,并为周教授颁发聘书。

/uploads/image/2019/07/03/41a34ade06c9f8fc86c881fbde122d20.jpg

    束定芳校长为周彬教授颁发课程委员会专家顾问聘书


随后,校长助理黄桂兰老师从学校现行的课程框架、外语类的特色课程、学生的培养目标、学生社团、校园文化活动等方面入手介绍学校课程现状、改革困惑和未来发展的思考。黄老师指出,如何把学校丰富的活动与课程进行整合,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深入推进课改做好顶层设计是我们当下亟需研讨解决的。

 

接着,束校长介绍了学校建校以来取得的系列教育成就,目前面临的挑战,期待着下阶段在专家的指导下挖掘并梳理学校的育人模式、办学成果,同时也希望能够在充分发挥学校优势和特长的基础上设计出符合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


/uploads/image/2019/07/03/4a83be4320abc839cb0da5cd5e291ba3.jpg

    束定芳校长介绍学校课程建设的期望


在听完学校领导的介绍之后,周教授从国家宏观的教育政策变化畅谈学校的课程改革方向。他认为学校的课程改革首先要符合国家的教育意志,充分体现学科德育,这是对国家教育政策的回应。其次,学校需要把七年一贯制的优势潜能转化,建设合理的课程结构。课程体系的建设需要经历实践需求、科学设计、有效达成三个过程,是围绕学校培养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上外”并不仅仅是外语的符号,更是优质教育的符号。如何体现优质,只有外语见长和文理并举叠加才能体现国际预备英才。学校未来的课程建设需要在如何落实国家课程标准为中国培养人才和如何依托外语造就人才两个方面入手。

 

周教授还指出课程体系其实就是社会承诺,学校课程框架的核心应该是国际预备英才,目前需要调整课程板块的比例,增大语言与文化比例充分体现学校办学特色。课程的框架可以从人的成长、成长的各个方面、课程板块、课程群到具体的课程这样一个由内向外逐渐具化的过程进行设计。

 

/uploads/image/2019/07/03/d8905aaa36c8ab2f8404f1dd55757914.jpg

    周彬教授分析我校课程改革思路


    在互动环节,各学科的教研组长也纷纷提出在课程改革中学科发展的困难和压力,周教授提到学校要关注文理并举,只有关注更多学科的发展才能缓解各学科教研组的压力,学校需要重新思考学科的育人途径来改变课时的矛盾。用足七年一贯的培养,不同学段侧重不同学科的教学,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考虑在初中阶段强调语言学科,在高中阶段强调理科学科的学习。

004.jpg

   各学科教研组长畅所欲言


本场沙龙充满探讨和求索,周彬教授幽默的语言,轻松的互动,赢得在场教师的阵阵掌声。在研讨过程中,用一些耳熟能详的实例,深入浅出地探讨课程体系、学科特色等教育教学的问题,带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使我们收获良多,期待今后更多课程改革实践后的研讨。


撰稿:严荣琴

审稿:黄桂兰、刘佳

摄影:蔡凌峰

编辑:黄欢